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隆興陂

隆興陂隧道位於南投縣竹山鎮富州里,隧道引出的濁水溪水為隆恩圳灌溉系統,利用密集水圳流向社寮地區4個里(今之富州、中央、社寮、山崇四里),溪水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成為水稻生長最佳的天然肥料,年年豐收,社寮因而號稱「竹山穀倉」,更是全國著名的稻米產地。

乾降年間業戶張天球、陳佛照、陳同升、曾石等共同開濬隆興陂於社寮莊溪州仔(今竹山鎮溪州里),由濁水溪南岸鑿魚鼻仔山,引濁水溪水入圳,灌溉社寮水田400多甲。

每到旱季,農民屢為爭圳水訴訟不已。地方傳言清朝官吏曾設壇乞雨,仍無一滴雨水,農民至縣衙門前張貼「乞食險求雨無半點」,縣令厚道地回「縣主不是仙,縣主若是仙,山上可耕田」,農民看到覺得不好意思。後來縣官奏報,清國皇帝宣示「今後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未有爭水再發生,地方民眾感念改稱為「隆恩圳」。

隆恩圳築成帶動社寮快速發展,戰後竹山農田水利會更是以隆恩圳灌溉社寮一帶的農田。惟因濁水溪水含砂量大,每年流水沉砂阻塞渠道,遇大雨則渠道崩塌,因此隆恩圳灌溉系統所有渠道及陳砂池的清理與改善是重要工作。自1990年水利會費停徵改由政府補助,農民無法要求水利會處理渠道清淤,無益於農業的發展。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712201
  • 所在地-經度
    120.689005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隆興陂
  • 參考資料
    蔣任遠,〈清代彰化楊家八卦臺地兩側移墾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8月。 林文龍,明清山谷紀事編年(上),《臺灣文獻》27:2(1976年6月),頁227-239。 「富州社區農村再生計畫」,農村再生歷程整合發展平台,網址:https://tinyurl.com/y7dcnsqj(瀏覽日期:2020年6月2日)。
  • 撰寫者
    張凱惠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712201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68900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竹山鎮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