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濁水社區-位居要津的古聚落的開墾史與今日發展

濁水社區大致分為濁水、磨仔坑、頂灣仔三大聚落區,濁水為最大聚落區,清治時期濁水因位於南投與林圯埔南北往來要衝,並為向東進入集集地區的門戶,道光年間已成為水沙連下堡所屬之一莊。

日治時期明治33 年(1900)廢縣置廳,名間鄉歸隸南投廳,並分設濁水庄役場(今濁水村)及皮子寮庄役場。1920年日本地方制度再次將兩庄役場合併為名間庄役場,設址於湳仔(今中正村), 並改隸臺中州南投郡名間庄管轄。

2006年7月11日南投縣政府公告「永濟義渡碑」為縣定古蹟,該碑共有兩個,其中一個位於名間鄉濁水村的福興宮。永濟義渡碑立於清光緒5年(1879),早期從名間或集集要到竹山鎮社寮里必須翻山越嶺徒步涉水,濁水溪的河面寬廣水流又湍急,當時濁水溪兩岸的居民只能依靠渡船往返,故名間鄉的濁水村和竹山鎮的社寮里都設有渡口。

渡口有渡船載運旅客、商人及兩岸的村民橫越濁水溪,早期渡船都是私人經營,也因多人經營故聘渡船工人素質良莠不齊,對商旅及兩岸村民造成困擾。後來由董文之子董榮華繼承父親遺志,與地方士紳募集資金購置義田及購買渡船成立義渡,義田收入當渡船工人的薪資,義渡時間為卯時(5點)至申時(17 點),最後一班船只有一人搭乘也必須安全的將旅客送達不得拒載,不得收取任何報酬。

日本殖民政府於明治44年(1911)接收永濟義渡的經營權,由於義渡成本高也較具危險性,不久日方便全數變賣,將所得興建濁水吊橋,於1934年興建完成,新建的吊橋安全又快速,更繁榮了附近的鄉鎮。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名間鄉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53784
  • 所在地-經度
    120.677505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濁水村社區
  • 參考資料
    「南投縣名間鄉濁水社區農村再生計畫,農村再生歷程整合發展平台,網址:https://tinyurl.com/y96fce44(瀏覽日期:2020年6月10日)。 「歷史沿革」,名間鄉公所,網址:https://www.mnjn.gov.tw/1476/a42#1(瀏覽日期:2020年6月10日)。
  • 撰寫者
    張凱惠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53784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67750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名間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