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關古道社寮段,是清光緒年間由總兵吳光亮率領下所開鑿,西側古道入口大致有林圯埔、社寮兩路,並在大坪頂(今鹿谷村)會合,推進至後山璞石閣(花蓮縣玉里鎮)的重要歷史道路遺跡,今日清代八通關古道雖還留存,但容易抵達的路段很少,也因臺灣地質脆弱,多處已崩塌毀壞,無法行走,加上中部橫貫公路、日治時期八通關古道、能高越嶺道等地出現,清代八通關古道也不再具備翻越山林的交通重要性。,然而而容易抵達的社寮段,成為清代八通關古道的遺留物,所留存下的路線十分珍貴。路線大致由枋寮巷往鹿谷方向出發,抵達內暗坑土地公廟後會出現岔路,可往蜈蚣嶺或鹿谷初鄉方向(如照片所示)。
因劉銘傳將八通關古道西側入山口改設在集集,自從當時開始,是否能從清代八通關古道社寮段是否能抵達花蓮,已經不是這段古道的主要功用不那麼重要,該古道更常被當成清代挑夫從社寮通往鹿谷的路線。今日的古道是融合清代中部橫貫道路的開鑿史,同時融合鹿谷、社寮民眾的地方交通發展史,在歷史研究與地方記憶的部分,具備極佳的觀光與歷史研究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