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集共同引水計畫集集攔河堰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圖中可見外觀為一水壩建築,堰體全長352.5公尺,堰頂設有排洪閘門18座,排砂閘門4座,以及魚道1座,是全臺灣最多閘門的攔河堰。上下各有一車道供車輛通過,以便工程維修之用。
集集攔河堰共有三條引水道,下游北岸進水口,主要聯絡渠道長51公里,除灌溉彰化水利會灌區、八卦山高地外,還提供南投名間水力發電廠發電,下游南岸進水口,聯絡渠道長38公里,除供應南投縣竹山鎮、雲林水利會灌溉區用水外,還供水給烏塗濁水電廠發電。第三條引水道,長42公里,主要從林內送水至麥寮供應工業用水給六輕,並補充下游農用及公共給水之不足。
1990年代政府決定施行「集集共同引水計畫」,原因如下:
(1)防止抽取地下水所造成的地層下陷。
(2)提供雲林、彰化農業用水。
(3)提供雲林麥寮六輕的工業用水。
(4)滿足民生用水需求。
(5)解決濁水溪南北兩岸分水協議。
「集集共同引水計畫」與過去不同,不再以農業灌溉為主,而是供應雲林離島工業區用水,於2001年9月完工,透過興建集集攔河堰此一水利工程,自集集引水至林內鄉八卦池,再透過八卦池的水門進行調節,一路往西送至麥寮六輕工業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