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集集共同引水計畫

集集共同引水計畫集集攔河堰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圖中可見外觀為一水壩建築,堰體全長352.5公尺,堰頂設有排洪閘門18座,排砂閘門4座,以及魚道1座,是全臺灣最多閘門的攔河堰。上下各有一車道供車輛通過,以便工程維修之用。

集集攔河堰共有三條引水道,下游北岸進水口,主要聯絡渠道長51公里,除灌溉彰化水利會灌區、八卦山高地外,還提供南投名間水力發電廠發電,下游南岸進水口,聯絡渠道長38公里,除供應南投縣竹山鎮、雲林水利會灌溉區用水外,還供水給烏塗濁水電廠發電。第三條引水道,長42公里,主要從林內送水至麥寮供應工業用水給六輕,並補充下游農用及公共給水之不足。

1990年代政府決定施行「集集共同引水計畫」,原因如下:

(1)防止抽取地下水所造成的地層下陷。

(2)提供雲林、彰化農業用水。

(3)提供雲林麥寮六輕的工業用水。

(4)滿足民生用水需求。

(5)解決濁水溪南北兩岸分水協議。

「集集共同引水計畫」與過去不同,不再以農業灌溉為主,而是供應雲林離島工業區用水,於2001年9月完工,透過興建集集攔河堰此一水利工程,自集集引水至林內鄉八卦池,再透過八卦池的水門進行調節,一路往西送至麥寮六輕工業區。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儒柏
  • 創作者
    黃儒柏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20/07/09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