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蕃薯藔街(旗山鎮)百餘年來滄桑史

本篇主要略述蕃薯藔街,即今日旗山鎮(區)自臺灣總督府規劃下雛形已成,而其至近代歷史的沿革,以及對旗山鎮(區)未來的展望。

清領時期的旗山鎮,因漢人入墾漸漸形成商圈、聚落。在日本治理臺灣後,在此設置官署,改隸為蕃薯藔廳。之後地方官員開始規劃,旗山街市道路,配合民情以風水規劃之。部分民眾也配合政府規劃,拆除舊宅以利道路開通。民眾也就拓寬後的道路兩旁,依序建築各具特色的洋房。除街市道路的建設,政府為使蔗糖原料運輸的便利,興建至旗山運糖鐵道,這也促使旗山往來南北的交通便利,有助旗山地區農產便利輸出,也帶動旗山的發展,及人口的移入。

戰後經濟蕭條,而後又發生「二二八事件」波及至全臺各地。旗山鎮的經濟亦大受影響。及至民國50年代,旗山的香蕉外銷,除了帶動旗山鎮的發展,也增加臺灣外匯收入。但隨著香蕉外銷數量減少,旗山鎮也漸漸衰退,人口外流日益嚴重。期盼政府能正視此一問題,並針對旗山一系列規劃與建設,吸引外來觀光客,再度帶動旗山的商機。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撰寫者
    曾茂源
  • 創作者
    曾茂源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0/12/15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ISBN
    1727-4435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出版者
    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