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由當代畫家描繪、再現歷史記憶的畫作。主要描繪日治時期左營舊城內的重要廟宇興隆寺、天后宮(龜峯巖)及其周邊景觀。
興隆寺是清代左營地區的古寺,位於舊城北門內,龜山西側的山麓,寺後有石磴古道,寺內主祀觀世音菩薩,因此當地人多稱其為「觀音亭」;至於興隆寺背後的天后宮龜峯巖,主祀媽祖,當地人稱之為「樓仔頂媽」。興隆寺與天后宮龜峯巖於日治後期,因列入軍事用地被海軍徵收為軍事用地而拆除。
住在左營舊聚落五甲巷的耆老「琴嬸仔」(郭黃居娘(1925年生)回憶,黃家在日治時代務農為生,她父親黃闊有一台牛車,在黃家古厝的牛稠養牛。黃家在舊城的東門腳(現為果貿新村與大義國中之間的廣場空地)有一坵水田。日人建左營軍港之前,黃家小孩常相約挑著扁擔及兩個竹簍,從左營下路、埤仔頭街,走路進入舊城的北門內街,再出東門,到東門腳的黃家水田,一起割田邊的草回來餵牛。回程走到龜山旁,遇到上坡的犁頭崎,挑重擔又爬坡,總會在觀音亭歇腳,休息一下,那時廟前的金爐還在,有時也會爬上樓仔頂媽看看,當時觀音亭有一位跛腳師父,總會出來叫小孩子不要嬉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