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高雄地區地名探源(一)

高雄縣濱海平原的考古遺址不但證實曾住有平埔族,且也有許多疑似平埔族的地名,再搭配《熱蘭遮城日誌》所載,更證實高雄許多平埔族群活動遺跡。地名通常指涉 個地方的生態景觀及人文現象,可是研究者常陷於漢人沙文主義,而望文生義,將臺灣的地名逕行解讀為漢人的地名,誤判背後所隱藏的族群關係。

作者逐一論述27個高雄地名,藉由考究搭配文獻史料,探討其名稱係從番社名亦或是由番民語而來。由番社名而來的地名例如:打狗地名之由來,在《熱蘭遮城日誌》、「永曆十八年1664臺灣軍備圖」所示,左營社及內圍社疑似為打狗仔番的部落,因而得名。又美濃地名由來之「瀰濃」應是音譯於南鄒系卡那卡那富社群或武洛社的地名。其餘如左營、鳳山、彌陀、觀音山等皆是。

因番民語而來者如阿公店之地名,係由平埔原住民的「甚產船仔花之地」的「竿蓁林」唸成(Agongton)「阿公棟」而來,因此阿公店或竿蓁林係因當地的植物而得名。同樣來自番民語的尚有岡山後紅、旗山蕃薯寮。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撰寫者
    簡炯仁
  • 創作者
    簡炯仁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9/12/15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ISBN
    1025-589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出版者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