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鳳山柴頭埤之變遷及位置考證

本文從清代方志、日治文獻、古地圖比對柴頭埤的位置,再經由田野調查與近代地圖套繪,還原其位置。

清代鳳山縣有2個埤頭,一是左營舊城的「埤仔頭」,另一是鳳山新城的「埤頭」,為避免混淆,後者改稱為「下埤頭」、「下埤頭街」、「埤頭街」,也就是本文考證的「柴頭埤」。現今鳳山市區已無埤塘,但從《臺灣堡圖》來看,柴頭埤範圍約在縣城牆東北側,為縣城護城河、武洛塘山、竹仔腳、過溝仔所圍繞之低漥地,故上游水量大時,則會掘埤放水,如宣洩不及則會淹水。隨著日治時期鳳山街開發,導致柴頭埤地貌大幅縮小,埤塘界線變得模糊。戰後時期,興建中正公園,也就是此埤範圍之內。故現今鳳山溪以西的老人活動中心至中正公園,以東則包含至善天下大樓、瑞竹社區活動中心等,均屬於柴頭埤範圍。

從上述可知,柴頭埤隨著不同時期的開發,已消失在人們眼前,但希望能將中正公園命名為柴頭埤公園,已明瞭其由來。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撰寫者
    廖德宗
  • 創作者
    廖德宗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出版日期
    2007/09/15
  • ISBN
    1025-589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出版者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