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鄭成功與本土文化

本文從鄭成功的歷史事蹟切入,探討其對臺灣文化的影響。

鄭成功生長於明朝末年政治黑暗之年代,繼承東林、復社、幾社儒者剛健的性格,這也從與鄭成功並肩作戰者之背景能知一二,而此性格與臺灣人在歷史上抗拒異族的精神遙遙相應。其來臺後對平埔族社會輸入漢語言文字、儒家文化、農業耕種,造成第二次文化衝擊,平埔文化流失嚴重;對於不願歸順之番人,亦用武力鎮壓。其後清朝雖為滿族,但仍以儒家文化治國,將臺灣由原始的平埔族社會,轉變為寫漢文、說漢語、重倫理、講道德的漢族社會。從民間文化角度來看,祭祀鄭成功之廟宇共有114座,屬於相當興盛的王爺信仰,此外從傳說、地名與文化,也能看出與臺灣百姓有相當密切的連結。

從上述可知,鄭成功與臺灣文化在民間信仰、傳說、地名、常民文化等,均有相當密切且深厚的連結,要了解臺灣文化的多元層面,鄭成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撰寫者
    謝貴文
  • 創作者
    謝貴文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6/03/15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ISBN
    1025-589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出版者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