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溪口車站(1982東拓後至2000年間

1982年(民國71年),臺東線鐵路開拓竣工。東拓後,溪口站拆除了原有的木造站房,新站房仍在路面上,為一新式的水泥建體,站房並於1979年(民國68年)竣工。由於新路線設計成河底隧道,因而進站後須再經階梯下切步行至站場月臺。月臺與站房約有10公尺左右的高度落差,形成溪口車站站房與公路、村落同高,但月臺和鐵軌路段皆位於路平面下方的情形。新的河底隧道完工後,雖解決了坡度造成的列車行駛困擾,但也使得溪口失去了原先的列車交會功能,加諸搭乘人少,臺灣鐵路管理局便於1986年(民國75年)3月24日將溪口站降為招呼站,並交由豐田站管理。日後,因花東線鐵路瓶頸路段雙軌化暨全線電氣化計畫施作,溪口段路線再次東移之外,並另外新建新的雙線河底隧道,此舉亦使得原先位於隧道北口的溪口站變成位在了隧道內。但因溪口站乘車人數稀少,有關當局遂於2013年(民國102年)11月14日新溪口隧道啟用的同時裁撤溪口站。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鄭仁崇,《臺灣後山鐵道風華》,花蓮:花蓮縣文化局,2000
  • 撰寫者
    陳瑞琪
  • 創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0/04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