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東線拓寬後的安通車站

東線拓寬後的安通車站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東線拓寬後的安通車站

安通過去稱為「紅莝」,阿美族語中表示「臭」的意思,由於部落前的溪流上游常傳出溫泉硫磺礦味,因而得名,1917年(大正6年)日人將該處改名為「安通」。戰後安通被設為三等站,新的站房於1982年(民國71年)東線拓寬進行時改建。由於附近人口稀少,車站業務非常清淡,停靠之列車班次也只有數班普快車而已,為精簡人力,1986年(民國75年)3月24日起,降為招呼站,由玉里站管理。由於玉里至東里間路線進行路線截彎取直工程,為配合改線工程之進度,原定於2007年(民國96年)1月25日將安通站裁撤,因工程進度延誤而暫緩裁撤,後於3月30日起因改線工程完工而正式裁撤。裁撤後玉里至東里間舊路線被改建為自行車車道,原安通站站房也被改建為「安通鐵馬站」,自2009年(民國98年)12月4日起完工啟用。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資料來源
鄭仁崇,《臺灣後山鐵道風華》,花蓮:花蓮縣文化局,2000
撰寫者
陳瑞琪
創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0/04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