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論鳳山市的開發──客家人也是開發鳳山市的功臣

本文探討鳳山開發史的客家人,一般認為鳳山的開發是源自林爽文事件,但實際上自康熙末年鳳山(下陂頭街)地域已相當繁榮,故可推論康熙中期已有漢人在此開發。

開發者除奉祀觀音菩薩的泉州人外,還有奉祀三山國王的客家人。關於泉州人建設的龍山寺與天后宮,根據史料與碑記皆可證明兩者在乾隆初年建造。客家人建設的三山國王廟位於陂頭街尾的三角通街(約在龍山寺西北約五百公尺,天后宮東南約一百公尺),乾隆18年建,三廟成三角對峙。但客家人因道光12年發生的許成之亂,許成以「滅粵」為由起事,使得多數客家人遷移他處,剩餘的則被「河洛化」,以至於現在多認為鳳山無客家人,三山國王廟也可能在日治時期或戰後初期被拆除。

從上述看來鳳山在康熙中期即有漢人開發,其中包含泉州人與客家人,但因亂事使得客家人被迫遷移,導致現在已較難尋找客家人存在的蹤跡,但他們也曾是開發鳳山的功臣之一。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撰寫者
    簡炯仁
  • 創作者
    簡炯仁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出版日期
    1996/12/15
  • ISBN
    1025-589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出版者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