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高雄市史前文化概述

根據日人研究去除無法確認地址的遺址,高雄市境內有後勁(蔦松文化)、左營(牛稠子文化)、桃子園(牛稠仔、大湖文化)、覆鼎金(蔦松文化)、內惟龍泉寺(蔦松文化)、內惟龍泉寺後洞穴(蔦松文化)、佛公(牛稠子文化)、二橋(牛稠子文化)、孔宅村(牛稠子文化)等九處遺址。

依資料所示、南部地區的史前文化和化石人由早到晚可分為五期:左鎮人、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左鎮人是舊時期時代的化石人、蔦松文化已進入鐵器時代,其餘三期都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也代表了南部地區史前文化的各個階段,然而,與同時代丘陵地區的遺址之間關係為何,則尚待更多資料才得以解決。

雖然人類至少自七、八千年起就活躍於高雄地區,然而對於他們的了解却微不足道,考古學家通常利用遺物和遺跡來復原祖先的歷史和生活,對於遺址的破壞和擾亂,使得文化基因失去或無法重組,而留下無法彌補的空白,宜在工程建設和施工前做好遺址的調查和保護措施。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撰寫者
    劉益昌
  • 創作者
    劉益昌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85/06/15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出版者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