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論臺灣史料的收藏與整理

史料是歷史研究的基礎,若史料未能妥善收藏保存並加以整理研究,則不但容易散失,對於研究也甚為不便。近年來臺灣史研究為學界所重視,故對於史料收藏與整理,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臺灣史料在日治之前除了清人方志、詩文集以外,尚有荷人巴達維亞日記以及元史、明史等少數描述而已。日人治臺期間有計畫地進行調查,如設立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等,然而,並非以保存史料為目的。民國37年設立臺灣省通志館,翌年改組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至此臺灣始有常設之採集、整理及編纂臺灣史料的機構。此外,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銀行、地方政府文獻委員會、公私機構或大學圖書館等機構對於臺灣史料的收藏貢獻良多。

未來建議以下方案,以積極蒐集整理民間私藏的臺灣史料,成立臺灣史料研究中心並宜有足夠經費、專業人才;建立圖書史料庫、特藏室、史料膠捲化,以改善史料保存;充實調查文獻單位編制、學術單位的協力,以強化史料整理。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撰寫者
    黃秀政
  • 創作者
    黃秀政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出版日期
    1980/06/15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出版者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