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不同品種與處理對油茶製品品質之影響

       本論文作者林子裕,指導教授施明智博士,出自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發表於2008(民國97)6月。內容敘述大、小果之油茶品種與處理對其製品品質的影響。油茶油俗稱苦茶油,為油茶籽經壓榨後製成之食用油,其油酸比例含量高,且脂肪酸組成份可與橄欖油相比。
       研究者分析不同品種與樣品油茶籽之品質成份與榨油率關係,及探討不同焙炒溫度與品種,對油茶油品質及抗氧化之影響,並分析市售11種油茶油樣品,發展鑑定攙假油茶油及攙假量之方法。結果顯示,大、小果油茶油在粗脂肪含量、榨油率和脂肪酸組成份差異不顯著,酸價及過氧化價均在標準範圍內,碘價數值皆屬不乾性油範圍。焙炒溫度越高會使油茶油顏色呈深黃色且有濃烈烘焙味,其酸價及過氧化價較高,但高溫焙炒油茶油在清除DPPH能力、總酚類含量與還原力之抗氧化能力較強。在低溫焙炒處理部分,小果種油茶油之安定性較大果種油茶油佳,且亦能保留較多葉綠素含量。低溫焙炒小果種油茶油,其抗氧化力及葉綠素含量均高於低溫焙炒大果種油茶油。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雙君
  • 創作者
    林子裕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8/06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