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製藥銅鍋

照片拍攝於2019年(民國108年)6月12日臺北市「重慶堂國藥號」,照片中為重慶堂用來熬煉「龜鹿二仙膠」的銅鍋。


重慶堂內用來製藥的銅鍋共有四口—兩口新的、兩口舊的。據重慶堂國藥號負責人章紹武先生所言,舊的銅鍋,在重慶堂創立時即已存在,歷經數十年的使用,破損嚴重,且臺灣師傅會做這種銅鍋與補鍋的師傅也很難尋找,讓他困擾許久。一次,章紹武先生赴廣州時,剛好看到路邊有戶人家在賣小銅鍋,於是詢問他們能不能做大的銅鍋。對方一口承諾,於是章紹武先生就訂製了兩口新的銅鍋,還帶了舊的銅鍋給對方修補。結果,舊的銅鍋一共補了三次,最後一次是對方將舊銅鍋底部切除,直接焊上新的鍋底,銅鍋才完全補好。


看著新、舊銅鍋擺在一起,章紹武先生笑著說:「這兩口舊的讓我用到現在,新的能用到孫子,都用不完囉!」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不明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