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秀姑巒溪牽纜拖船

此照片為1930年代,日警在秀姑巒溪以縴纜拖船上泝之鏡頭。1932年(昭和7年),奇密(今奇美)便設警察官吏詰所(類似於現在的派出所。詰所一詞在日文中指稱臨時、暫時休息或是過夜的地方,類似臺灣話的寮),到奇美上班的警察、教師,均必須涉水路行小舟到達奇美村,1981年(民國70年)前,尚無公路可通,僅有一條彎曲的羊腸小徑,因此村民的民生用品皆是挑擔跋涉而來。秀姑巒溪的流幅在枯水期大約2、30公尺,颱風過後上游帶來豐沛的雨量,暴漲到7、80公尺;在出海口段甚至寬達2、300公尺。上游往下游啟程,船速輕快,但返程時便苦了拉縴的船夫,因秀姑巒溪兩岸皆亂石遍佈,經常無路可走。照片取自《東臺灣展望》。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邱上林,1997,《影像寫花蓮:花蓮人的老相簿》。出版: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
  • 撰寫者
    黃心妤
  • 創作者
    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