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造福觀音

〔造福觀音〕創作於民國71年,為花蓮鹽寮的「和南寺」所造。「和南寺」位於花蓮縣東海岸邊,背靠雄俊的中央山脈支脈。住持傳慶法師發願在這個寺的後山上塑造一尊四層樓高的觀音坐像,日日夜夜面對著一望無際的大海,朝朝夕夕聽著一波一波的海潮音,時時刻刻觀聽世間苦難的音聲,經過楊英風教授的長期構思,終於創作出『造福觀音』作品。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尋聲救苦為特性,實為造就福報的最佳源頭,因此特名為『造福觀音』。整個造型為加強量感並配合山勢,特以厚重的山壁為背靠。菩薩本身毫無裝飾,極盡樸實厚重,以半結跏趺坐相坐於蓮花座上,右腳下垂,左腳橫倚,似乎隨時可盤腿禪坐內修智慧,而又隨時可起而行之,外弘慈悲,累積福報。左手持甘露缽,右手取水遍灑大地,滋潤群生。臉部慈眉善目,寧定致遠,透發著悲天憫人之情懷,以無量無盡的悲願為眾生與樂拔苦,永為眾生之依祜。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楊英風
  • 其他貢獻者
    龐元鴻攝影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1982
  • 全集/系列名
    景觀雕塑大師楊英風
  • 相關地點
    花蓮和南寺
  • 地點名稱
    和南寺/鹽寮/鹽寮/後山/花蓮和南寺
  • 緯度
    23.8755/25.0426/23.8695/23.8938/23.875434
  • 經度
    121.6/121.926/121.598/120.941/121.59971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