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作者楊婷勻,指導教授鄒裕民博士,出自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碩士學位論文,發表於2014(民國103)年1月。內容探討種植茶樹的酸性土壤與土壤中鐵氧化物水合鐵礦與針鐵礦,及腐植酸對吸附陶斯松的影響;另以紫外光、可見光及太陽光為光源。
研究陶斯松在老葉與嫩葉及不同基質表面光降解作用,固相表面光降解可能產生的產物及途徑。結果顯示,水合鐵礦對陶斯松的吸附反應大於針鐵礦,在較高pH值下因鐵氧化物表面離子化,使吸附量降低。鐵氧化物上腐植酸的存在,使其增加表面的疏水性吸附位置,而使針鐵礦對陶斯松的吸附量增加。茶樹葉面上蠟質含量較多的老葉使陶斯松光降解較慢,溫度上升會使部分陶斯松進入葉組織或被熱分解。在陶斯松光降解路徑研究,照射UV光後,固相與液相皆會發生陶斯松吡啶環的脫氯反應,所不同的是,在產生陶斯松的氧化物後,液相環境下會傾向水解產生產物,固相環境下多進行陶斯松氧化物吡啶環的脫氯反應;另一途徑為陶斯松藉脫氯反應脫去吡啶環上的氯,也只在有光照降解下才有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