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葉雜談(三)

        本文出自農林通訊第三卷第八期1952年(民國41年8月出刊),由臺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撰文者為魯漢先生,內文簡述茶葉之起源、製法之演進以及部分貢茶雅緻名稱的由來。

        茶雖起源於中國,且於晉朝(4世紀)即有商品化之記載,相較於其他新興產茶國,如爪哇、印度及錫蘭,於19世紀方才開闢茶園或是設立製茶廠者,飲茶歷史十分久遠,然新興產茶國歷史雖短,但進步神速一日千里。世界各國首先應用機械製茶者,乃是印度,主要製作紅茶,於1870年以前印度製茶方法仿自中國;在揉捻機發明後,開始利用動力代替人工,並改用室內萎凋及發酵方法,發明各種乾燥機使用。綠茶製造改用機器,以日本為先,陸續發明蒸菁機、磨擦機、精揉機及粗揉機等,至今他人長足進步,為中國望塵莫及也。

       臺灣目前茶產業進入3.0階段,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等,從田間到製茶過程,均導入智動化(Smart-Auto),以解決缺工及提升品質。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育聖
  • 創作者
    撰文者為魯漢先生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5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