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1952年(民國41年7月出刊)農林通訊第三卷第七期,由臺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撰文者為王強先生,內文描述臺灣茶業的簡史、概略製程及發展興衰,其中提及「…接管後於36年1月正式成立臺灣茶業公司。
西元1952年當年4月間,農林公司成立,與鳳梨、水產、畜產各公司合併改隸,稱茶業分公司。又在37年12月,接管本省農業試驗所的平鎮和魚池兩個茶業試驗支所,使試驗研究與業務密切配合。」云云,前文所提兩個茶業試驗支所即為現今茶業改良場的前身(分別為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總場及魚池分場),此段歷史背景可看出當時政府對茶葉外銷賺取大量外匯的產業極為重視。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後,1951年(民國40年)臺灣茶葉輸出佔出口商品的第三位,舉足輕重。然遭遇其他產茶國(如印度、錫蘭、印尼及日本等)產量日增,國際競爭劇烈、茶菁價格連年上升、製造商年有增加、茶生產至出口結匯過程長及外匯率偏低等問題,局勢日益艱難。
綜合專家及業者的意見,建議政府採行,如穩定生葉價格、加強檢驗、靈活資金運用、出口管制、獎勵出口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