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南大觀音亭正殿—「如保赤子」匾額

照片中,是懸掛在臺南大觀音亭正殿的匾額,題字「如保赤子」,同治年間獻立,獻立者不明。


大觀音亭建於1647-1683年間(南明永曆年間),主祀觀音佛祖。佛教有觀世音菩薩之說,如《妙法蓮華經》的〈普門品〉記載,當人遭受苦難,誠心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獲得幫助;民國初年的高僧印光法師在〈復鄧伯誠書〉說過:「若病苦至劇,不能忍受者,當于朝暮念佛回向外,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現身塵刹,尋聲救苦。人當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即垂慈佑,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


而觀音菩薩相關的經典,還有《大悲心陀羅尼經》(又稱《大悲咒》),每句經文是一位佛菩薩名號的梵語讀音,誦念此經能「除一切病」。民間的觀音佛祖信仰,對佛教義理的吸收不完整,但是同樣相信人力渺小,神力浩蕩,人若誠心祈求必有神應。「如保赤子」固然是表達神明愛護大眾,就像母親護祐自己的孩子般細緻週到,但懸掛在廟宇當中,似乎也在提醒人:大道無私,當神明庇佑萬民之時只知聞聲救難,沒有偏頗,不求報酬,如果人們感念神明、親近神明,應常保赤子之心,面臨任何情況都以無私無我之心去面對。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不明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