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新港鄉大興宮,主祀保生大帝。
1622年(明天啟2年),顏思齊與吳姓漳州人捧保生大帝金身來台;1767年(清乾隆32年),居民開始集資建廟供奉,名為「笨港慈濟宮」,「笨港慈濟宮」毀於1799年(清嘉慶4年)的大水災。1804年(清嘉慶9年)時,於現址大興村中正路上重建,並由王得祿(1770-1842)取名為「大興宮」。後因天災損毀嚴重,大興宮多次重修,於2004年(民國93年)完工。所以,廟宇本身雖非明、清時原貌,但大興宮的保生大帝信仰早已在當地居民的生活中扎根。
照片中,下方紅色的小格子中,中央淺色發亮者,是一盞盞為民眾祈福的燈火,即照片上方黃色牌子寫的「藥師燈」。「藥師」意指佛教的藥師佛,信仰內涵主要依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敘述藥師佛曾經發下誓願,讓人們遭遇病痛之苦或是病中無依無靠、不得醫藥療治,只要誠心稱念祂的名號就能得到救助。大興宮標舉「藥師燈」,或許是希望更加明確地傳達信仰本身安定身心的功能,期望大眾平安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