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新港鄉大興宮,主祀保生大帝。1622年(明天啟2年),顏思齊與吳姓漳州人捧保生大帝金身來台;1767年(清乾隆32年),居民開始集資建廟供奉,名為「笨港慈濟宮」,「笨港慈濟宮」毀於1799年(清嘉慶4年)的大水災。1804年(清嘉慶9年)時,於現址大興村中正路上重建,並由王得祿(1770-1842)取名為「大興宮」。後因天災損毀嚴重,大興宮多次重修,於2004年(民國93年)完工。所以,廟宇本身雖非明、清時原貌,但大興宮的保生大帝信仰早已在當地居民的生活中扎根。
大興宮的保生大帝是「保生三真人」,除了被奉為「醫神」的北宋吳夲之外,還有被稱為「藥神」的唐代孫思邈、以「祭煞」見長的晉代道士許遜。照片中的壁畫,主題是「醫虎喉」,內容是有一隻老虎,吃掉一名婦人之後,骨頭卡在喉嚨裡,痛苦萬分卻無計可施,便向名醫孫思邈求救,孫思邈深知虎性兇殘,但不忍心見到生靈受苦,還是為牠治病。
畫面中,孫思邈用一個黃色銅圈撐開虎口,一方面是描寫醫治的過程需要老虎張大嘴巴,醫生才能深入牠的喉嚨,拔出骨頭,另一方面也說明人類擔心老虎理智薄弱,在醫治的過程中倘若本性顯露,虎口一合,醫生的雙手乃至於性命就無法保存,生動地傳達醫者施治過程中的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