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傳統社會中,尤其是較為年長的長輩們,對於導致人體生病原因的可能性,有很多種詮釋。在醫藥科學發展日趨完備的今日,我們都瞭解到疾病的產生,其來源有可能是細菌感染、過敏體質或是天氣變化過於劇烈等等因素造成。但是仍有許多人相信,這些疾病的產生,並非全部適用這些科學的解釋。
民俗上認為生病的原因,也有可能去到某個陌生的地方,無意間沖犯了當地的鬼神;或是因為參加喪禮時,身體不慎被喪家負面的能量所侵犯干擾;甚至於小孩也可能因為過大的音量,而受到驚嚇導致生病。
因此,除了服用藥物之外,如收驚、祭改、平安水……等宗教儀式及其衍生的加持物,都被認為可以化解這些特殊致病原因。平安水是擺放在寺廟中神明的供桌前的供水(多以瓶裝礦泉水代替傳統供杯水),象徵水的本身已經受到神明神力的加持,外加平日請僧道誦經,或是節慶法會時法事的舉行,一再加持這些供水。信眾在經過擲筊獲得神明同意後就可以帶走(有的宮廟甚至不需經過擲筊,可自由索取)平安水,帶回家的平安水不論是直接飲用,或是拿來沐浴,都能藉驅邪逐穢,進而使身體能夠日漸恢復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