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澳城隍廟」,興建於1730年(清雍正8年),由第一任通判王仁所倡建,為澎湖第一座由官方建立、並制定「祀典」的城隍廟。
1885年(清光緒11年)中法戰爭時,城隍爺曾顯靈保護當地居民,免於被流彈砲火所傷;而在戰後所流行的疫病中,也守護當地民眾不受疫病的侵襲,所以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1886年(清光緒12年),奏請皇帝敕封文澳城隍廟的城隍神,光緒皇帝頒給城隍神「功存捍衛」匾額一方,並且在上諭中提到「……應上年三月,該處兵燹之後,疫癘流行,繼以抗旱,均邀神靈默祐,災氛頓止。饑饉無憂,實深寅感。……著南書房翰林恭書匾額一方,交劉銘傳祗領,敬謹懸挂。所請加給封號之處,著禮部議奏。」
從光緒皇帝的上諭中可以看出,文澳城隍廟的城隍爺,為當地民眾在出入平安、身體健康等方面的守護神,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與感念,所以至今仍然香火興盛,崇祀者絡繹不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