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埔里受鎮宮

跟埔里受鎮宮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埔里受鎮宮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埔里「受鎮宮」的興建起源,是於1898年(明治31年),有位名為吳添的人士,從海峽對岸的武當山「鳳凰宮」奉請「北極玄天上帝」的香火來到臺灣,並且定居在今埔里鎮廣成里。北極玄天上帝神威顯赫、屢現神蹟救助民眾,並親選了吳添的兒子吳傳生先生為乩身,使他代為傳達神意,救渡需要幫助的信眾。


1955年(民國44年)吳傳生先生去世後,北極玄天上帝又親選了吳傳生的兒子吳龍登先生為乩身,繼續延續他父親的志業,協助神明解決信眾的諸般疑難雜症。地方民眾有感北極玄天上帝的神恩浩蕩,於是在1959年(民國48年)由古春生先生發起,集眾募資來興建廟宇,歷經數年的努力,於1968年(民國57年)竣工落成,取名為「受鎮宮」。


有別於埔里多數的鸞堂,降鸞的方式是神明降鸞於乩筆,再書寫在沙盤之上,透過文字來給予指示的「文乩」,受鎮宮玄天上帝的降鸞方式,則是由神明直接降駕於乩身身上,透過乩身的動作或口語傳達,直接對信眾進行相關問題的指示,俗稱為「武乩」。文乩在面對信眾前來求醫時,大多會採開立藥方,讓信眾回去煎煮服用;而武乩除了開立藥單之外,也會直接接觸信眾來進行治療。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埔里鎮西安路三段88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024872
所在地-經度
120.949758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