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後台

楊英風的故鄉——宜蘭,是台灣歌仔戲的發源地,這也是日後文建會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設在此地的原因。楊英風對這項又稱為野台戲的傳統戲劇,充滿了好奇和尊重;這一方面是來自對藝術的喜好,二方面則是對這些浪跡江湖的演員——另類藝術工作者的一份衷心敬意。他以四個層次,掌握及表現了後台熱鬧繁榮的景象。最前景是幾個好奇圍觀的小孩;其次則是畫面焦點所在,也是最明亮的演員化粧的部分;第三個層次是後方舞台的一角,有正在走下台的演員身體,和爬在台上、抓住欄杆的看戲小孩;最後則是以較清淡的手法,表現出台前看戲的大眾。接近方形的構圖讓一切顯得緊湊而傳神。 此作曾獲1959年「巴西國際畫展」入選。刊於《豐年》,第6卷第6期,頁16,1956年3月16日;《豐年》,第6卷第13期至24期合訂本封面。另名〔化裝〕。(蕭瓊瑞)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楊英風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1952
  • 全集/系列名
    景觀雕塑大師楊英風
  • 相關地點
    台北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