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論竹仔寮取水站對高雄市自來水系統之影響

本文論述竹仔寮取水站在高雄自來水系統的重要性,其為原「打狗水道」水源取入口處,1910年至1990年供給高雄港市飲水。

日治初期,高雄沿用日本的上水道政策,此時也是高雄築港之際,因應港市發展,竹仔寮取水站成為打狗水道乃至高雄水道的原水取入口,為最重要的部分。1930年代,在「南進與工業」政策下,因應都市規模擴大與工業發展,開闢第二水源地(翁公園)、大埤湖工業用水、左營大樹上水道等,至此竹仔寮取水站系統供應了旗津、鼓山南區、鹽埕區等地。戰後,政府在美國協助下完成四大給水系統的整合擴建,竹仔寮的重要性持續發揮。2003年高屏溪攔河堰與小坪頂新淨水設施完成,竹仔寮功成身退。

從上述概述可知竹仔寮取水站近90餘年來為高雄港市提供穩定用水,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更見證高雄港市的發展。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撰寫者
    李文環、劉俐伶
  • 創作者
    李文環、劉俐伶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出版日期
    2005/06/15
  • ISBN
    1025-589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出版者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