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第11屆金曲特別貢獻獎陶曉清實至名歸

圖為第29屆東京國際影展2016(民國105年)10月25日開幕,入圍「亞洲未來」單元的民歌紀錄片「四十年」導演侯季然(右)與監製陶曉清(左)走星光大道,陶曉清說首度走影展紅毯「開洋葷」。

臺灣流行音樂界的長青樹「民歌之母」陶曉清,多年來在音樂的奉獻被金曲獎評審一致肯定,榮獲特別貢獻獎,被認為是實至名歸。第11屆金曲獎頒獎典禮2000(民國89年)4月28日晚間7時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在流行音樂界奉獻35年的陶曉清獲頒特別貢獻獎,行政院新聞局長趙怡、民歌時代老將張清芳、演藝界大姐大張小燕都推崇陶曉清。陶曉清說,音樂生命中有好朋友在一起讓她成功做了許多事,以後還要讓音樂更發光發熱。陶曉清於1965(民國54年)開始主持「中廣熱門音樂」節目,對於介紹西洋流行音樂的欣賞,貢獻良多。校園民歌」時期,陶曉清創辦「民風樂府」,舉辦各類創作比賽及演唱會,對於推動「校園民歌」運動不遺餘力,此後整理出版流行音樂紀事,為青少年開闢音樂類型頻道,創辦「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成為創作人聯誼交流中心,並用音樂感化青少年受刑人的心靈。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中央通訊社
  • 創作者
    楊明珠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6/10/25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