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由亞洲作曲家聯盟(簡稱曲盟)中華民國總會主辦的第4屆亞洲作曲家論壇,民國77年3月28日上午在臺北市社會教育館揭幕,大會主席許常惠(左1)致詞,作曲家張昊擔任主講人(中),作曲家馬水龍兼論壇主持人(右)。曲盟是許常惠於民國60年12月所發起,期盼聯合亞洲音樂界,透過論壇與新作發表等形式,拓展亞洲音樂。
知名音樂教授、總統府國策顧問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許常惠,是兼顧傳統與現代的臺灣音樂見證者,對臺灣當代音樂發展影響深遠。身為臺灣戰後第一位留法音樂家,巴黎開啟了許常惠智慧的視野,也促使他掀起臺灣的音樂風潮,除了率先發起「現代音樂」運動,組織「製樂小集」等團體,鼓勵國人創作,並主張「我們需要有自己的音樂」,展開大規模的民族音樂調查採集,搶救寶貴的文化遺產。除了音樂創作,許常惠也積極收集臺灣民謠等在地音樂文化作品,並將中國音樂以西方作曲方法重寫,頗受好評,知名作品包括出自紅樓夢黛玉葬花的「葬花吟」清唱曲、白蛇傳歌劇、百家春協奏曲等。1929(民國18年)9月6日出生於彰化的許常惠,從事音樂教育工作長達40年,培育無數英才。2001(民國90年)1月1日許常惠病逝,享年72歲,2001(民國90年)5月5日晚間7時在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舉行的第12屆金曲獎頒獎典禮,頒發最佳貢獻獎給許常惠,表彰他對音樂教育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