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由亞洲作曲家聯盟(簡稱曲盟)中華民國總會主辦的第4屆亞洲作曲家論壇,民國77年3月28日上午在臺北市社會教育館揭幕,大會主席許常惠致詞。曲盟是許常惠於民國60年12月所發起,期盼聯合亞洲音樂界,透過論壇與新作發表等形式,拓展亞洲音樂。
第12屆金曲獎頒獎典禮2001(民國90年)5月5日晚間7時在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舉行,本屆金曲獎共頒25個獎項,其中最佳貢獻獎頒給音樂人劉家昌及已逝音樂家許常惠,表彰兩人數十年來對音樂教育及流行音樂的貢獻。許常惠1929(民國18年)9月6日出生於彰化,集作曲家、音樂教授、民族音樂學者、總統府國策顧問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等頭銜於一身,在國內文化音樂界具有重要地位,他是在同年(2001(民國90年))1月1日病逝,享年72歲。許常惠的學生、新象負責人許博允上台代領獎時表示,許常惠的音樂研究成就高,將臺灣的知名度打到國際上,而他在教育上也很有貢獻,創作、演藝方面有不少人都是他的學生,許常惠對臺灣音樂史貢獻很大。許常惠1929(民國18年)生於彰化縣和美鎮,12歲時到日本留學,主修小提琴,1953(民國42年)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隔年前往法國巴黎留學,直到民國48年回臺,充滿浪漫性格的許常惠立即在臺灣傳統、保守的音樂界掀起浪潮,讓臺灣的音樂有了新風貌。許常惠畢生致力於音樂創作、民族音樂調查、研究與推廣,作育音樂英才無數,不僅是作曲家、教育家、學者以及掛滿頭銜的文化界大老,才華洋溢、親切隨和,影響臺灣音樂文化極為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