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沙沙拉比(sasarabi)駐在所

道路行經托馬斯後,即跨越大崩壁上方的稜線,並進入到支流米亞桑溪的右岸山腰,而在這地理交界點的駐在所,即為沙沙拉比駐在所。該駐在所建於大正11年(1922),除了有填補托馬斯到米亞桑之間警力空隙的目的,一起布農族襲擊事件也是該處增設駐在所的原因。大正10年(1921)2月17日,該地有兩名托馬斯駐在所的原住民警手Sura、Asen,在當天下午於附近巡邏時,遭到臺東霧鹿方面的布農人襲殺。事後乃為他們立碑紀念,就在距沙沙拉比南方僅100公尺的事發地點。據毛利的說法,當年該地有絕佳的視野,可遠眺海岸山脈一帶;而當時警員們正著手打造一棟「像資產家別莊一樣的檜木御殿」。從照片中可看到,其大門入口採少見的「入母屋破風」形式,左側則有正在興建中的涼亭。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陳伯榕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