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托馬斯駐在所

照片中為日治時期的托馬斯駐在所。托馬斯是道路東段沿線上第二重要的駐在所。究其原因有二:其一為地處道路主支線的交會處。由於托馬斯右側有開闢一條「馬西桑支線」,以就近監控太魯那斯、馬西桑一帶的布農族,故該地的交通重要性大增;其二是因其位於塔達芬溪北岸的大崩壁高處,地勢陡峻險要,且展望十分良好。就戰略位置來說,托馬斯絲毫不亞於華巴諾,故亦設有七珊山砲、十五年式重機槍各一門,以瞰制米亞桑、太魯那斯、馬西桑等部落。由於具有重要的交通、軍事區位,故托馬斯無論就警力、設施等各方面而論,都是僅次於大分的駐在所,也是唯二由警部補擔任主管的駐在所。該照片當中可見托馬斯駐在所有木造房舍數棟、輸送民生用水的鐵皮導水管,與看似用木頭製造的電話桿。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陳伯榕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