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魯崙(rurun)駐在所

「魯崙」源自於布農族語「Rurun」,意即「稜線高處」、「山脊尾端」;而就地理位置來說,魯崙位於新仙山向北延伸的尾稜上,且正好是拉庫拉庫溪與支流伊霍霍爾溪的分水嶺,故視野良好,並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魯崙駐在所是大正11年(1922)增設的17處駐在所之一,設立背景乃和一年半前的關儀三郎遭襲事件有關。從該張照片可知,該駐在所的周遭環境整理得非常整潔,舉目遠望想必也是壯闊的山林;而就駐在所本體的建築而論,其屋頂採用四面皆鋪設屋瓦的「寄棟造」(又名「四坡水」),大門上設有「切破風」,外牆與推拉門之上則設有雨庇。此外,該駐在所屋頂正脊端點和切破風尖端皆設有尖頂飾,前者為Quad型,後者則為錐狀。現今該駐在所已不存,僅餘幾堵石牆和陡坡石階供旅人緬懷。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陳伯榕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