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蔭駐在所

從該照片可知,山蔭駐在所地處道路旁的陡坡上,循著兩層階梯即可抵達。八通關越警備道行經多土袞駐在所後,坡度逐漸變緩,但卻也開始變得潮濕難耐。山蔭駐在所地處土沙多山向東北及西北延伸的兩條支稜間之小稜上,地形封閉,且位處於「背陽坡」;加以兩旁皆有溪流流經,故造就此地潮濕昏暗且林木蓊鬱的景象,也是其名為「山蔭」(或名「山陰」)的由來。毛利之俊在《東臺灣展望》一書中提及,此駐在所位在茂密的叢林中的高臺上,並且長年被山霧覆蓋。現今該駐在所的建物均已不存,僅存其下的步階與駁坎;至於前往該駐在所前的山蔭鐵線橋,至今仍存,但已殘破而不堪使用。故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民國87年(1998)在其外側另建新橋,讓登山客可以安心跨越這一陡深的溪谷。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陳伯榕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