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鑿隊員戰跡碑

這張照片的名稱為「開鑿隊員戰跡碑」。大正4年(1915)爆發一連串布農族抗日事件後,當局為了嚴密管控拉庫拉庫溪沿岸的布農諸社,乃於大正8年(1919)開闢八通關越道路,以就近抑制布農族的反抗;然而,道路開鑿反招致頻繁的布農族襲殺事件,位於綠駐在所西側不遠處的「故花蓮港廳 巡查野尻光一 隘勇潘阿生 潘阿武 潘納仔 Rusukau Babai 戰死之地」碑,便具體反映出當時開鑿隊員的辛酸血淚史。道路自大正8年(1919)6月10日開鑿後四個月整,工程作業隊在此進行草木清理作業時,遭到托西佑小社(toshiyo)與臺東方面布農族人的襲擊,造成相關人員共六死五傷的慘狀;因此,該碑便是為了撫慰這些魂斷深山的亡靈。從該照片可知,昭和7年(1932)時此碑仍是木造碑體,而非現今留存的混凝土碑體;此外,碑上的死者姓名,也刻在山下的「殉職者之碑」背面。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陳伯榕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