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阿桑來戛教育所

該照片為阿桑來戛教育所與師生的合照,外側則種有富含思鄉之情的櫻花樹叢,而此照片拍攝時,大多數的學童都回家參與收穫祭了,只剩下家住最遠的學童留下;一般來說,日治時期蕃地教育機構可分成「甲種蕃童教育所」和「乙種蕃童教育所」。甲種教育所通常教育設備較優良,而乙種教育所則較簡陋;不過,根據昭和9年(1934)《花蓮港廳警務要覽》的記載,整個八通關越道路東段僅有五處蕃童教育所,而阿桑來戛亦有一處乙種教育所,可見該社具有一定規模。另值得一提的是,管理該教育所的阿桑來戛駐在所,於明治42年(1909)12月5日就設立了,是區內最早出現的駐在所之一。後雖在大正4年(1915)6月底爆發布農壯丁圍攻駐在所的「阿桑來戛事件」,而迫使當局裁撤該駐在所;然十年後阿桑來戛支線的開闢,使該駐在所重新設置,直到昭和15年(1940)才撤廢。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陳伯榕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