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蓮溪口遠望

此張照片拍攝花蓮溪出海口的景觀,而遠方的小山丘與市街,即為米崙山和花蓮港街。早年後山地區因地理環境封閉,加上清廷實施山禁,故少有漢人移民前往後山;然而,進入清治中後期,西部可耕地漸趨飽和,遂開始有墾民不顧危難,前往後山拓墾。早期來自宜蘭地區的漳州人乘船來到花蓮溪口時,見溪水奔注與海浪衝擊呈迴旋狀,遂稱此地為「洄瀾」,後改諧音為「花蓮」。由此可知,花蓮溪口水流奔騰的景觀乃是花蓮這一地名的由來,現今仍有旅社、書名使用洄瀾作為花蓮象徵。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陳伯榕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