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璉公學校

照片中的建築為水璉公學校,即是現在的水璉國小。水璉部落在各個層面皆相當有可看性。就地質來說,位於水璉南方的第十八號橋下方之蕃薯寮溪谷,擁有十分奇妙的河谷景觀。該橋的西側多為沉積岩,故溪流流經時容易侵蝕,久而久之形成矮小丘陵與盆地;然橋東為質地堅硬的都巒山層火山集塊岩,故水流雖難侵蝕,日久仍形成高聳陡峭的峽谷景觀。因此,在一座橋即可見到兩種迥然不同的河流景觀,可說是東海岸豐富地景的一大亮點;就產業面來說,此地因有水璉溪流經,故為東海岸少有的良耕地,而南邊的牛山一帶(阿美族稱「Hudin」)有一大片草地,早期即被利用為畜牧地;就族群來說,當地除了世居於此的阿美族,還有因加禮宛事件而輾轉移居於此的撒奇萊雅族後裔,也是阿美族外的當地主要族群。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陳伯榕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