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璉派出所

照片中為日治時期的水璉派出所。水璉為阿美族的古老部落之一,在十七世紀時,即因荷蘭人的東部探金行動而被記載,當時被稱作「Sibilien」;然而,當地阿美族則稱此地為「Chivilian」,亦即「多蛭之地」,「vili」即為阿美族語「水蛭」的意思。位於太魯閣山區東麓的「威里」部落,雖非阿美族語,亦為水蛭之意。進入清治初期,「Chivilian」被《諸羅縣志》等文獻記作「水輦」,並屬於「崇爻九社」的範圍;晚清夏獻綸《臺灣輿圖》中的〈全臺前後山輿圖〉,以及日治初期的古地圖,則都譯作「水蓮」;後來更名為「水璉尾」,並一直使用到昭和12年(1937),始更名「水璉」,沿用至今。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陳伯榕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