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社派出所

照片中為日治時期的新社派出所。「Kavalan」意即「住在平原的人」,是噶瑪蘭族原居於蘭陽平原的證明;然而,隨著漢人的不斷移墾,開始有部分族人遷往今日新城鄉嘉里村一帶平原,並建立起「加禮宛六社」;後於光緒4年(1878)又因與撒奇萊雅族聯合抗清失敗(史稱「加禮宛事件」),而輾轉移往東海岸各地定居,其中亦包含新社部落。根據夏獻綸的《臺灣輿圖》(1880)記載,此一聚落被稱作「新社仔社」,故可得知該部落是在加禮宛事件後輾轉形成的,且名稱明顯具有漢民族視角的歧視意味。現今新社部落除了有許多噶瑪蘭族後裔,亦有為數不少的阿美族和少數漢人;即便聚落內族群多元,新社仍然是全臺最具規模且有強烈族群意識的噶瑪蘭部落。如極力推動噶瑪蘭族正名運動的偕萬來先生,便來自於新社部落。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陳伯榕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