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奇密派出所

奇美部落是秀姑巒溪在進入海岸山脈後,唯一地處山區的阿美族聚落。《東臺灣展望》中就提到,奇密社大約有四百人,實與近年來對奇美村的人口統計相去不遠(根據瑞穗鄉戶政事務所在民國91年(2002)的調查,奇美村共有105戶510人);此外,秀姑巒溪兩岸為伐樟製腦地,加上該社為秀姑巒溪水路與陸路唯一的聚落,故在此設有警察官吏派出所、公學校、神社等公共設施。日治時期的派出所(番地、生蕃地或山地多稱作駐在所)為原住民部落的統治中樞,舉凡政治、經濟、教育等各層面皆一手包辦,可說是具體而微的臺灣總督府。有時還會招募部落青年服勞役,如昭和7年(1932)9月到隔年4月,地方當局改修奇密到大港口的聯絡道路時,附近就有五千名阿美族人被派出所人員招募,提供勞役工作。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陳伯榕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