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崑崙之瀨

秀姑巒溪在切入海岸山脈後,呈現一壯闊的曲流景觀,此乃因該河段的岩層多為鬆軟的傾斜砂頁岩層,故使秀姑巒溪的沖蝕力益加旺盛;然而,猴仔山階地東側卻露出一段質地堅硬的礫岩層,由北而南伸向秀姑巒溪。這使得流水在經過這段地質區時,會激盪出更壯麗卻又更險峻的地貌。今日秀姑巒溪流域的猴仔灘、崑崙灘、流狗灘等河川右岸的對岸山地,即屬於此地質區,故舟船行經此河段,必定會感受到格外湍急的水流。此乃該圖圖名「崑崙之瀨(急流)」背後所隱含的地理意義。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陳伯榕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