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第2屆金馬獎最佳童星獎得主羅宛琳

圖為第二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中,新聞局長沈劍虹(右)頒贈「最佳童星」獎證書獎牌予羅宛琳(中),她去年代領最佳女配角獎時留著長長的辮子,1962(民國51)年剪了短髮,更顯得落落大方。

「金馬獎」創設於1962(民國51)年,是全球第一個華語電影獎項,當時創立的目的是為促進國片製作水準與肯定優秀影人所舉辦的獎勵競賽。1963(民國52)年第2屆金馬獎(「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於10月31日下午2時假臺北市國光戲院隆重舉行,由新聞局長沈劍虹主持並擔任頒獎人。本屆雖然最佳男主角唐菁及最佳女主角樂蒂都未來臺出席領獎,但反串梁山伯的女演員凌波來臺出席盛會,形成一股「凌波旋風」,成為本屆金馬獎焦點。1962(民國51)年度優良國語影片循前例頒予金馬獎座,個人技術則頒予獎牌與獎金,計發出8座「金馬獎」。第一屆金馬獎座出自何人之手,至今無可考;而1962(民國51)年金馬獎座造型為呈騰躍姿態的戰馬,由年輕雕塑家楊英風所設計。第二屆最佳童星獎由羅宛琳以《街頭巷尾》一片中飾演「林小珠」的角色而獲獎。該片為自立影業公司的低成本黑白電影,是部樸素的寫實電影,親切而細膩的描寫都市下階層的眾生群相,洋溢著濃郁的人情味,因此大受歡迎,連映49天,可謂小兵立大功。羅宛琳於獲獎時表示,所得的2萬元獎金,要存在銀行裡,留著念大學之用。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中央通訊社
  • 創作者
    潘月康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63/10/31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