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見返隧道

此照片為見返隧道內部。日治時期的每一個山林駐在所通常隔著一段距離,抵達各個據點也具有一定的困難度,如山脈走向、河川、峽谷、天災、地勢險峻及昆蟲與動物侵擾等困難。因此為了解決駐在所之間的交通等問題,通常都設有隧道以便日後的通行,如烏帽與瀧見的見返隧道;瀧見與桐里之間的吹上隧道等。其中點位置則以見返隧道來當此圖的代表地標,如今進入「見返隧道」被譽為經典路段,長達一公里的隧道,在山壁上直接開鑿,其下就是深達百餘公尺的峽谷,水聲在山谷間迴盪。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王冠樺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