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玉里支廳

玉里支廳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日本政府於明治34年(1901)11月在臺東廳下設置璞石閣支廳,明治42年(1909)臺東廳下的花蓮支廳與璞石閣支廳合併為花蓮港廳,脫離臺東廳成為獨立行政區。大正6年(1917)11月東線鐵道開通同時,將璞石閣改名為帶有日式風味的「玉里」直至今日,1918年璞石閣支廳也順應改稱玉里支廳,掌管花蓮港廳南區的行政事務。舊稱「璞石閣」地名的由來有許多說法:其一說法為布農族語沙塵瀰漫之地的意思;另一說為阿美族語蕨草(papako)的音譯;也有說法為光緒元年(1875)時清兵來此駐紮,見秀姑巒溪滿佈純白的大理石,有如未磨之玉石(璞石),並且清兵在此興築建設(閣),故稱「璞石閣」。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撰寫者
曾乙正
創作者
毛利之俊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