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仔庄(今富源)在過去為縱谷內南北往來的必經之地,因此清廷便於此長期駐紮清兵,清光緒年間吳光亮就曾在今富源國小一帶駐紮,也帶來了為數不少的漢人移民前來此地開墾。日治時期拔仔庄算是花蓮南區第一大庄,日人因此設立「拔子派出所」,為監督機構之一,負責管轄附近的Nagaamu與Oaritsupu兩蕃社,又因此地漢人相當多,派出所要同時管理日人、蕃人及漢人,業務量相當繁雜。拔子派出所戰後改為富源派出所,隸屬於鳳林分局之下。派出所後方還有棵從日治時期就有的百年老樟樹,一路見證陪伴派出所的興衰。
拔仔庄(今富源)在過去為縱谷內南北往來的必經之地,因此清廷便於此長期駐紮清兵,清光緒年間吳光亮就曾在今富源國小一帶駐紮,也帶來了為數不少的漢人移民前來此地開墾。日治時期拔仔庄算是花蓮南區第一大庄,日人因此設立「拔子派出所」,為監督機構之一,負責管轄附近的Nagaamu與Oaritsupu兩蕃社,又因此地漢人相當多,派出所要同時管理日人、蕃人及漢人,業務量相當繁雜。拔子派出所戰後改為富源派出所,隸屬於鳳林分局之下。派出所後方還有棵從日治時期就有的百年老樟樹,一路見證陪伴派出所的興衰。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