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大和工場、小學校、郵局、派出所,比鄰而建於馬太鞍部落周圍,管理區域廣,因此設立馬太鞍派出所,警察進駐負責管理監督,圖為當時派出所大門口外觀樣貌。當時馬太鞍人口約有340餘戶、2200餘人,鄰近的太巴塱部落更是有近4000人。此兩部落為花蓮港廳內的阿美族大社,擁有完整的部落壯丁團、青年團與夜學會等組織。但由於製糖工廠設立後,原先位於相較北方的馬太鞍社聚落區受到蔗田的擴張而受限擠壓,聚落漸漸向南方、向今日光復車站方向擴張。
日治時期大和工場、小學校、郵局、派出所,比鄰而建於馬太鞍部落周圍,管理區域廣,因此設立馬太鞍派出所,警察進駐負責管理監督,圖為當時派出所大門口外觀樣貌。當時馬太鞍人口約有340餘戶、2200餘人,鄰近的太巴塱部落更是有近4000人。此兩部落為花蓮港廳內的阿美族大社,擁有完整的部落壯丁團、青年團與夜學會等組織。但由於製糖工廠設立後,原先位於相較北方的馬太鞍社聚落區受到蔗田的擴張而受限擠壓,聚落漸漸向南方、向今日光復車站方向擴張。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