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鹽糖、大和工場

大正2年(1913)「臺東拓殖製糖株式會社」在鯉魚尾(今壽豐)成立新式的製糖工場—壽工場。大正10年(1921)另於馬太鞍(昭和12年(1937)改稱上大和)設立大和工場(今花蓮光復糖廠)。原料採取區以鳳林的清水溪為界,花蓮港廳內北端為壽工場、南端為大和工場。昭和4年(1929)大和工場製糖產量超越壽工場。二戰期間由於糖廠在製糖過程中會附帶產生酒精等軍需品,因此遭到盟軍轟炸。戰後大和工場改稱為花蓮糖廠(俗稱光復糖廠)。民國91年(2002)停止產糖,並轉型為觀光糖廠,以冰品最為人所知。觀光化後開放過去製糖廠區供前來的遊客們參觀,另外亦將過去的社宅街日式宿舍群修復,轉作旅館使用。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 撰寫者
    曾乙正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